你的孩子有貢獻的權利,
而你無權拒絕他的貢獻。
一個人會覺得他是有資格並且有能力的,是因為他被允許貢獻回去相等或更多於他人所貢獻給他的。
一個人可以對一個環境過度地貢獻,並且覺得待在這裏是有安全感的, 一旦他覺得貢獻不夠時,也就是說他付出的比他得到還要少,他便會覺得不安全。 假如你不信,回想某次你參加了一個宴會,每個人都為這個宴會帶了東西來,只有你沒帶, 你感覺如何?
一個人會反抗,並且懷疑任何一個給他的貢獻遠大於他所能貢獻回去的人。
很自然地,父母對孩子的貢獻遠超過孩子所能回報的。 當孩子發現這一點時,他就會變得不快樂。 他會試著想要提高他的貢獻程度。一旦他失敗了,他就會對這個提供貢獻的人感到生氣。 他開始討厭他的父母, 父母卻試著用更多的貢獻來平息孩子的反叛, 孩子卻反叛得更厲害。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惡性循環,因為到最後這個孩子便會對這一切感到心灰意冷。
你必須要讓孩子對你有所貢獻, 你不能命令他去貢獻。 你不能命令他去除草,然後認為那是他的貢獻。 孩子必須要自己找出他能貢獻的並且貢獻出來。 假如他並沒有選擇這樣做,那就不是他的貢獻,只是加在他身上的更多控制。
一個嬰兒試著以逗你笑的方式來貢獻。 嬰兒耍笑、賣弄自己。 再大一點的小孩會跳舞給你看,把樹枝撿來給你,當你工作時,他會試著模仿你的動作來幫你。 假如你不接受這些微笑、舞蹈、樹枝和這些模仿動作中想要幫你的心意,你就打斷了孩子的貢獻。 然後,他會開始變得焦慮, 他會對你的東西做一些無意義又奇怪的事情,他正努力地想要讓你覺得這些東西變得「比較好」, 你卻痛責他, 而這也結束了他。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那就是資料。 假如孩子根本不了解事物的原理或事情是怎麼運作的,他怎麼會知道要對你或他的家人和家庭貢獻什麼呢?
家庭是一個群體,群體中的每個成員對於這個群體的延續和發展有著共同的目標。 父母若是不允許孩子貢獻,或孩子不了解家庭的目標和家庭的運作原理,就像是被這個家庭所摒除拋棄。 因為他的無法貢獻正顯示了他不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所以他成了「非家庭成員」──「不合群」的第一步。 他把牛奶濺了一地,煩擾你的客人,在「玩」的時後在你的窗戶外大叫大喊。他甚至會生病只為了讓你忙得團團轉。 他藉由這些「成事不足」的行為來表示他的確是不夠資格、不夠有能力去貢獻。
你所要做的就是去接受這些幼小嬰兒的笑容、舞蹈和樹枝,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麼。 但是當孩子開始有了解事情的能力時,你就應該告訴他家庭的整個運作方式。
他的零用錢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有食物? 有衣服? 乾淨的家? 車子?
因為爸爸工作。 爸爸消耗腦力、體力、時間來賺取金錢。 這些錢是拿來給商店,買食物用的。 因為金錢的不足所以要好好照顧車子。 給爸爸一個寧靜與關愛的家庭代表著爸爸可以工作得更好,也就代表著食物、衣服和車子。
教育是必須的,因為一個人懂得更多之後就可以賺得更多。
遊玩也是必須的,因為有遊玩就更有理由要辛勤工作。
讓他對這一切有完整的概念。 如果他已經叛逆慣了,他可能還是會繼續叛逆下去。 但是最後他還是會回心轉意。
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安全感。 安全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了解。 不變的行為準則也是安全的另一個必備條件。 今天是違反法律的事情到明天也不可能被視為無罪。
實際上,你是可以以肢體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以保護你的權利,只要他還是能擁有屬於他的東西,他還能夠貢獻給你、為你工作。
成人有很多的權利。 他應該知道這個。 一個孩子的目標就是長大成人。 假如一個大人沒有更多的權利,那麼何必要長大? 誰會想要在這個年代當那個該死的大人?
孩子對你是有義務的。 他必須要能夠照顧你,不是幻想著他能照顧你,而是真的做到。 他一開始可能不懂該如何照顧你,但你必須要有耐心允許自己被笨拙地照顧,直到他能真的好好照顧你──經由他自己不斷地學習經驗,而不是經由你的指揮。 照顧孩子?根本沒有意義! 他對環境的感受力和反應速度可能比你還強,你們這些老舊的成人。 只有當他已經是不理性的,而且在一種幾乎不處在現在時刻的狀態下,他才會頻頻發生意外。
你是健全的並且享受著你的人生,因為你並不屬於某人所擁有。 假如你是「被指示」與「被擁有」的話,你無法享受你的人生; 你一定會反抗。 而且如果你的反抗被強制壓熄,你就會演變成破壞份子。 而當你想去控制、管理和佔有你的孩子時,你就會使你的孩子變成一個像那樣的破壞份子。
父母們,你的孩子非常有可能是比你更理性,同時這個世界可會更明亮, 他的價值觀以及對真相的感受也更敏銳。 不要使他們變得灰暗、遲鈍。 你的孩子會是一個良好、健康而成功的人。 控制、佔有、管理和拒絕只會讓你得到你應得的對待──破壞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