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 11. 閱讀「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

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

關於越軌行為的機制,這裏有另一個特殊的部分。 它就是所謂的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The Overt-Motivator Sequence),它進一步地解釋了人類很多的行為。

如同我們所看到的,一個越軌行為也就是違背團體的道德守則所犯下的一個違反行為。除此之外,它也可以被說成是一個人對他生活的某個部分所做下的一種攻擊性行為或破壞性行為。

一個促犯動機則是這個人或生活的某個部分所接收到的一個攻擊性行為或破壞性行為。

從這個行為被檢視的觀察點而言,它解答了這個行為究竟是一個越軌行為還是一個促犯動機的困擾。

它之所以被稱為是一個「促犯動機」,乃是因為它有促使某人採取報復行動的傾向──它「激發」一個新的越軌行為。

當一個人對某人或某物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時,這個人就會傾向於去相信──他所做下的這些事情必定是受到「激發」所造成。

而當一個人接收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時,他也可能會傾向感覺到──他必定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而應該受到懲罰。

上面所說的這些論點是真實的。 人們在這個主題上的各種行為與反應行為通常是非常嚴重地被歪曲的。

人們開始相信他們是處在一個自發性的事件中,而實際上是他們所招致的。

人們也可能會相信,是他們造成了一個事件的發生,當他們只是處在一個事件中而已。

有些人在聽到一個死亡事件時,會立刻相信必定是他們殺了這個人,即使他們是在距離很遠的地方。

在大都市的警察局裏,會有人經常性地出面,並坦承他所犯下了幾乎每一件的謀殺案。

一個人並沒有必要瘋狂到受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的控制。

這個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是根據牛頓的相互作用定律(每一個動作都會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而來的,並且和這個定律是一致的。

這個簡單的相互作用定律是這樣的,如果你有兩個球,一個紅球和一個黃球,各用一條線懸著,然後你拿起紅球,讓它掉下去撞擊黃球,這個黃球將會回過頭來撞擊這個紅球。

那就是牛頓的相互作用定律所產生的作用。 那些在走下坡(日漸惡化)並且開始完全遵循這個物質宇宙之運作的人們,就是使用這個定律來做為他們唯一的操作方式。

報復:「你打我,我就打你。」

國家防衛:「如果我們得到足夠的核子武器,我們當然也就能夠防止人們把核子武器丟向我們。」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種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的情形,然而,也都祇不過是牛頓的相互作用定律罷了。

如果喬打了比爾,喬就會認定自己一定被比爾打過。 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會弄出一個體覺不適(身體的疼痛或不舒服,原文somatic),來證明自己確實被比爾打過,即使比爾並沒有打他。 不論實際情況如何,他都會讓這條定律成真。 於是,人會一直到處辯解說:「比爾打我,比爾打我,比爾打我。」

一個有害的行為之所以是越軌行為或促犯動機,是根據觀點的不同而決定。 一個促犯動機有促使另一個越軌行為的傾向(這個被打的人如果是比爾,他可能會去打回來或企圖報復)因此,會讓這個人在他犯下越軌行為的生活領域,陷入很多的困境。

即使這樣的事情根本不曾發生過,人們在低層次之反應式(非理性)的基礎上,也將會堅持它確實發生過。 而那也就是這種越軌行為─促犯動機序列。

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知道的事情。

例如:如果你聽到一位太太,她說她先生是如何地每天打她,你可以很確定地在她的枕頭底下找到一根她所使用的棍子,如果她正在說黃球打紅球,你要注意的是紅球必定先打了黃球。

這個機制對於解釋人類的某些行為,確實有著很大的助益。